15天修1.9公里!长葛一村修路“加急”!
发布时间: 2025-06-10 09:37
由于村庄早年被划入城市规划棚改区,曹庄社区道路长期未修缮,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随后,经镇党委政府实地调研,曹庄社区被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名单,此后“修路”成了全村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该村积极协调政府项目,累计修建排前路近1万米,又通过“村民自愿集资、村委额外补贴”模式,修建了8000米排水沟。如今,村“两委”干部立下“军令状”:今年年底前实现排前路硬化率100%。
“这条路以前坑洼积水,收麦的车都不好开到家门口。现在修好了,我家门口还接了排水管,再也不用蹚水出门了!”村民刘喜顺指着新修的水泥路连连称赞。
据曹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曹鹏远介绍,当前施工的1.9公里排前路是申请的“一事一议”项目,村民不需要支付修路费用。
项目5月中旬动工,施工队加班加点赶工期,早上5点就集合完毕。“正值收麦季,村民家里农用车辆需要来回进出,但是修完路的前几天又不能压,所以我们加急赶工,保证大规模收割前道路可以正常通行。”曹鹏远说。
虽是赶工期,但排前路的修建质量仍需严格把关。道路按照4.5米宽、15厘米厚的标准修建,村干部轮流值守,确保施工有序展开。
6月2号,该项目最后一条排前路硬化完毕,1.9公里排前路耗时15天。
必须“配套”排水沟,杜绝“只修路不治污”
修路最大的困难是缺钱。曹庄社区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修路大多资金需要通过申请交通局、农业农村局等项目来完成。
“我们像‘拼积木’一样,先修主路,再修排前路,最后攻死角。资金到位立马开工,能修多少就先修多少,绝不躺平。”曹鹏远说。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雨污管网铺设与排前路硬化同步进行——这是村两委与村民代表多次开会商讨后给出的一致意见。
“修路必须得带排水沟,不带排水沟,将来生活污水排得到处都是,下雨一积水,水泥路面早晚都得泡坏……”提到修建排水沟,村民孙国卫认为应该和修路同时进行,“这样一步到位,俺们村民愿意出钱!”
和孙国卫想法一致的村民还有很多,在大家的坚持下,村里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方案:每户出资500元用于修建自家门前的雨污管网,剩余的部分则由村里补贴。 家门口铺上水泥路,村民主动参与洒水养护。
村里虽然经费有限,但村民支持修路,甚至愿意出资一部分用于雨污管网铺设,极大地推进了项目落地。从“泥泞难行”到“路网初成”,曹庄社区的蜕变印证了基层治理的关键——干部有决心、群众肯参与、政策能落地。
近年来,该村积极协调政府项目,累计修建排前路近1万米,又通过“村民自愿集资、村委额外补贴”模式,修建了8000米排水沟。如今,村“两委”干部立下“军令状”:今年年底前实现排前路硬化率100%。
麦收季抢工期,15天加急修出1.9公里排前路
“这条路以前坑洼积水,收麦的车都不好开到家门口。现在修好了,我家门口还接了排水管,再也不用蹚水出门了!”村民刘喜顺指着新修的水泥路连连称赞。
据曹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曹鹏远介绍,当前施工的1.9公里排前路是申请的“一事一议”项目,村民不需要支付修路费用。
项目5月中旬动工,施工队加班加点赶工期,早上5点就集合完毕。“正值收麦季,村民家里农用车辆需要来回进出,但是修完路的前几天又不能压,所以我们加急赶工,保证大规模收割前道路可以正常通行。”曹鹏远说。
虽是赶工期,但排前路的修建质量仍需严格把关。道路按照4.5米宽、15厘米厚的标准修建,村干部轮流值守,确保施工有序展开。
6月2号,该项目最后一条排前路硬化完毕,1.9公里排前路耗时15天。
必须“配套”排水沟,杜绝“只修路不治污”
修路最大的困难是缺钱。曹庄社区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修路大多资金需要通过申请交通局、农业农村局等项目来完成。
“我们像‘拼积木’一样,先修主路,再修排前路,最后攻死角。资金到位立马开工,能修多少就先修多少,绝不躺平。”曹鹏远说。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雨污管网铺设与排前路硬化同步进行——这是村两委与村民代表多次开会商讨后给出的一致意见。
“修路必须得带排水沟,不带排水沟,将来生活污水排得到处都是,下雨一积水,水泥路面早晚都得泡坏……”提到修建排水沟,村民孙国卫认为应该和修路同时进行,“这样一步到位,俺们村民愿意出钱!”
和孙国卫想法一致的村民还有很多,在大家的坚持下,村里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方案:每户出资500元用于修建自家门前的雨污管网,剩余的部分则由村里补贴。 家门口铺上水泥路,村民主动参与洒水养护。
村里虽然经费有限,但村民支持修路,甚至愿意出资一部分用于雨污管网铺设,极大地推进了项目落地。从“泥泞难行”到“路网初成”,曹庄社区的蜕变印证了基层治理的关键——干部有决心、群众肯参与、政策能落地。
推荐资讯
赞助商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