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这人卖“绿壳鸡蛋”:1元/个,两三天能卖40000多个
在后河镇陉山村,一座现代化的养殖基地格外引人注目。整齐排列的鸡舍里,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奏响着独特的乡村乐章。这里就是宏达养殖基地,而这里的“掌舵人”是一位名叫陈土岭的“70后”大叔。
投资140多万元建厂房、买设备,开启创业之路
提到养鸡场,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是气味难闻,而走进这片养殖基地,现代化的鸡舍依山而建,饲料输送带将科学配比的饲料输送到食槽,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收集鸡蛋,鸡粪则被集中输送到舍外的处理设备,雾化消毒系统定时启动。
谈起现在的自动化养殖生产线,陈土岭满是自豪:“以前一座鸡舍可以养1000只鸡,现在可以养1万多只,以前一座鸡舍喂食一次要半个小时,一天要喂4次,现在是自动化喂养,一次只需要几分钟。”
2011年,36岁的陈土岭经多次走访参观,学习各大养鸡场的养殖技术和经验后,投资140多万元建厂房、买设备……开启了他的养鸡创业之路。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情景,陈土岭记忆犹新:“最开始建了一座厂房,养了1万只鸡,虽然厂房采用了现代化技术,有上料机还有自动化运输设备,但是每隔一小时我都会往鸡舍里转一圈,毕竟是个养殖新手,还是会有很多不放心。”
从饲料配比到光照控制,从疫病防治到鸡舍管理,陈土岭一步步摸索,不断改进。为此,他还专门做起了笔记,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温度曲线图和饲料配比公式,见证着这位“门外汉”化身为“养鸡达人”的蜕变。
扩大养鸡规模至3万只,却遭生意“滑铁卢”
在陈土岭的养殖基地,温控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他深知,适宜的温度是鸡群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他对鸡舍的温控过程进行了精细化的管理。
“一年四季,鸡舍的温度基本都需保持在25℃左右。所以,在最初建厂房的时候我就配备了自动温控系统,虽然前期投入大,但是眼光放长远些,后期效益也会好。”陈土岭说。
据陈土岭介绍,起初的几年,养殖基地的经济效益还算不错,每年净收入保持在15万元—20万元,这也让他信心倍增。
随着资金不断积累,到了2014年,陈土岭扩大了养殖基地的规模,由最初的1万只扩大到了3万只,鸡舍也新建了两座。
正当陈土岭踌躇满志,准备在养鸡事业上大干一场时,2016年,受市场行情影响,陈土岭的养殖基地每况愈下,“那两年鸡蛋市场一片低迷,蛋价持续下跌,甚至跌破成本价,每天都在赔钱。”陈土岭说。
即便如此,在养殖过程中,陈土岭依然坚持选用东北优质玉米、豆粕、芝麻、预混料作鸡饲料,“成本虽高,但产出的鸡蛋外观、口感、品质更佳,蛋鸡也不易生病,其实更划算。”陈土岭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熬过了两年的市场低迷,养殖基地再度迎来了新生机。
引进绿壳蛋鸡打开销路,鸡蛋供不应求
为了拓宽销路,陈土岭跑遍了周边的商超、饭店和农贸市场,主动与客户沟通、建立联系。“好在我的鸡蛋新鲜、品质好、价格合理,客户群体也在不断扩大。”陈土岭说。
在陈土岭的精心管理下,鸡蛋品质不断提升,不仅打开了本地市场,他的鸡蛋还销往江苏、广东、江西、山东等地,有时候甚至供不应求。
为了发展特色产品,陈土岭不断摸索,继续寻找新的蛋鸡品种。经过多方打听,陈土岭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养殖基地,发现了我国独有的绿壳蛋鸡品种。而且,这种绿壳蛋鸡产出的鸡蛋氨基酸、蛋白质等多种营养元素含量远高于普通鸡蛋。于是, 陈土岭立即引进绿壳蛋鸡,并邀请专家指导养殖技术的改良。
2023年,绿色蛋鸡逐渐适应养殖基地环境,开始产蛋。这一个个浅绿色的鸡蛋富含丰富的营养,逐渐在市场上打开销路。陈土岭分享,大部分的消费者尝试后,纷纷成为回头客,这也让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今,陈土岭的“绿壳鸡蛋”已经成为抢手货,不少顾客上门购买,而一个绿壳鸡蛋的售价为1元。
在包装车间内,每天都有工人打包鸡蛋发往全国各地。“每箱有480个鸡蛋,我们平均两三天发一次货,一次发走100箱左右,算下来共计4万多个鸡蛋,现在这个绿壳鸡蛋特别受欢迎,几乎没有滞销过。”陈土岭说。
回顾创业历程,陈土岭说:“虽然过程非常艰辛,还好自己没有放弃,始终相信困难一定会解决的。历经风雨终见到彩虹,现在我有能力了,会继续坚持下去,做好绿壳鸡蛋品牌,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更多人吃上营养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