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玉米一抢空!长葛24岁大学生种50亩地:订单直销!
发布时间: 2025-10-05 09:21
今年24岁的刘震一是老城镇大赵庄村人,2023年,在家“搞”起了甘蔗与玉米种植,从一个农业小白逐步学习、成长,已经成为可以独立打理这片农田的新农人。
2021年,刘震一在大学里,通过征兵选拔步入军营,两年的军旅生涯结束后,他回到学校完成学业,同年毕业后回到了家乡。
“大学毕业后也想过到大城市闯一闯,但爸妈年纪大,还是想留在他们身边,家里种的也有地,干脆接手种地,年轻人只要踏实干、有闯劲,我相信不管在哪儿,都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刘震一说。
从小没种过地的刘震一,想要管理好这些甘蔗,必须从头学起,深耕、浅种、宽行、密植、施肥……步步皆学问。
“刚开始也不懂,请教果农,上网查资料。遇见病虫害是最糟心的时刻,如果不能根治,一年的收成就会白白损失。”刘震一说。
“钻心虫”成为刘震一种植路上的第一道“拦路虎”,“钻心虫”学名为“螟虫”,是为害甘蔗最普遍且严重的一类钻蛀性害虫,被“钻心虫”为害过的甘蔗植株多弱不禁风,很容易折断,虫伤部位还可能引起赤霉病病菌的侵入。
“甘蔗‘钻心虫’一年内可繁殖6-8代,且无明显休眠期,幼虫从孵化到钻入甘蔗植株大约有5-10天的时间,这是防治‘钻心虫’的最佳时间段,再通过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就能控制住这类病虫害的发生。”刘震一介绍。
2023年,种植5亩甘蔗;2024年种植8亩甘蔗;2025年种植10亩甘蔗……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也同期扩大,10亩、30亩、40亩……
一场风刮断3000余棵甘蔗,经历挫折,继续向前
春种秋收,全凭天赏饭,2024年10月中旬的一场大风,刮走了甘蔗地里的一亩收成。
“2月播种、10月收成,那时甘蔗已经开始售卖,园中的甘蔗也准备砍收,但一场大风,把不少甘蔗都刮断了,算下来得有3000多棵,一亩地的收成算是化为泡影。”刘震一说。
折断后的甘蔗口感会大大降低,无法进行售卖,刘震一联系附近村庄的养羊和养牛的农户,让他们把地里的甘蔗全部拉走。
经历过这么多挫折,他也曾有过一丝动摇,到底值不值得继续干下去?但当过兵的人,懂得什么叫坚持,什么都不怕。
为了更好管理这片田地,他在埋种子前就有了小巧思。“我会控制好播种密度与株距,这样在后期管理或收获时,三轮车或其他农具能够很轻松地进入地里,方便机器作业。”刘震一说。
同样,在保证甘蔗与鲜食玉米的口感方面,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在甘蔗地一侧,有一处有机肥发酵处,这是刘震一专门打造的。“我们家种的有花生,还有甘蔗,甘蔗水可以熬成红糖,红糖与花生饼混合发酵就是所需的酵素,它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刘震一介绍。
由于40亩玉米和10亩甘蔗所需的有机肥量较大,刘震一还从养殖户处购买了猪粪,两者搭配使用,成熟后的青皮玻璃翠、黄金蔗脆爽甘甜;鲜食玉米的口感香、糯、甜。
微信群成“订单中心”,玉米、甘蔗销量好
“给俺再送点儿,俺要20块钱的。”
“俺要30块钱的嫩玉米。”
每当到了玉米或甘蔗成熟期前后,刘震一客户群里的消息就不断,不少人想要购买。
“这都是我们的老顾客,有些人吃过之后觉得好吃就会再次购买或者推荐给亲戚朋友,现在种植的玉米和甘蔗不愁销路,还有大周、董村、古桥等附近镇(村)的顾客专门跑俺这儿购买。”刘震一说。
“别看他现在说的这么轻松,其实在刚开始售卖的时候,他也很作难。”站在一旁的姐姐刘盼盼补充道。
前两年,刘震一总是一个人骑着三轮车跑到市区铁东路售卖,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那时刚起步,主动来光顾的客户很少,我就试着上前向路人推销,或者直接叫卖,能尝试的方法都试试,从下午待到晚上,卖完了才回家吃晚饭。”刘震一说。
如今,刘震一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独自在街头苦等顾客。每到玉米、甘蔗成熟季,他手机里的客户群就成了 “订货中心”,他只需根据订单提前把新鲜的作物打包好,等着老顾客上门取货,或是抽空给周边镇(村)的熟客送去。
“小时候觉得种地又苦又累,现在却觉得这里藏着无限可能。”对于自己的种植事业,刘震一显得信心满满,“明年,我准备拓展网络销售,让优质的甘蔗、玉米走进千家万户。
                
	
	 
	
2021年,刘震一在大学里,通过征兵选拔步入军营,两年的军旅生涯结束后,他回到学校完成学业,同年毕业后回到了家乡。
“大学毕业后也想过到大城市闯一闯,但爸妈年纪大,还是想留在他们身边,家里种的也有地,干脆接手种地,年轻人只要踏实干、有闯劲,我相信不管在哪儿,都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刘震一说。
从小没种过地的刘震一,想要管理好这些甘蔗,必须从头学起,深耕、浅种、宽行、密植、施肥……步步皆学问。
“刚开始也不懂,请教果农,上网查资料。遇见病虫害是最糟心的时刻,如果不能根治,一年的收成就会白白损失。”刘震一说。
“钻心虫”成为刘震一种植路上的第一道“拦路虎”,“钻心虫”学名为“螟虫”,是为害甘蔗最普遍且严重的一类钻蛀性害虫,被“钻心虫”为害过的甘蔗植株多弱不禁风,很容易折断,虫伤部位还可能引起赤霉病病菌的侵入。
“甘蔗‘钻心虫’一年内可繁殖6-8代,且无明显休眠期,幼虫从孵化到钻入甘蔗植株大约有5-10天的时间,这是防治‘钻心虫’的最佳时间段,再通过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就能控制住这类病虫害的发生。”刘震一介绍。
2023年,种植5亩甘蔗;2024年种植8亩甘蔗;2025年种植10亩甘蔗……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也同期扩大,10亩、30亩、40亩……
一场风刮断3000余棵甘蔗,经历挫折,继续向前
春种秋收,全凭天赏饭,2024年10月中旬的一场大风,刮走了甘蔗地里的一亩收成。
“2月播种、10月收成,那时甘蔗已经开始售卖,园中的甘蔗也准备砍收,但一场大风,把不少甘蔗都刮断了,算下来得有3000多棵,一亩地的收成算是化为泡影。”刘震一说。
折断后的甘蔗口感会大大降低,无法进行售卖,刘震一联系附近村庄的养羊和养牛的农户,让他们把地里的甘蔗全部拉走。
经历过这么多挫折,他也曾有过一丝动摇,到底值不值得继续干下去?但当过兵的人,懂得什么叫坚持,什么都不怕。
为了更好管理这片田地,他在埋种子前就有了小巧思。“我会控制好播种密度与株距,这样在后期管理或收获时,三轮车或其他农具能够很轻松地进入地里,方便机器作业。”刘震一说。
同样,在保证甘蔗与鲜食玉米的口感方面,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在甘蔗地一侧,有一处有机肥发酵处,这是刘震一专门打造的。“我们家种的有花生,还有甘蔗,甘蔗水可以熬成红糖,红糖与花生饼混合发酵就是所需的酵素,它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刘震一介绍。
由于40亩玉米和10亩甘蔗所需的有机肥量较大,刘震一还从养殖户处购买了猪粪,两者搭配使用,成熟后的青皮玻璃翠、黄金蔗脆爽甘甜;鲜食玉米的口感香、糯、甜。
微信群成“订单中心”,玉米、甘蔗销量好
“给俺再送点儿,俺要20块钱的。”
“俺要30块钱的嫩玉米。”
每当到了玉米或甘蔗成熟期前后,刘震一客户群里的消息就不断,不少人想要购买。
“这都是我们的老顾客,有些人吃过之后觉得好吃就会再次购买或者推荐给亲戚朋友,现在种植的玉米和甘蔗不愁销路,还有大周、董村、古桥等附近镇(村)的顾客专门跑俺这儿购买。”刘震一说。
“别看他现在说的这么轻松,其实在刚开始售卖的时候,他也很作难。”站在一旁的姐姐刘盼盼补充道。
前两年,刘震一总是一个人骑着三轮车跑到市区铁东路售卖,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那时刚起步,主动来光顾的客户很少,我就试着上前向路人推销,或者直接叫卖,能尝试的方法都试试,从下午待到晚上,卖完了才回家吃晚饭。”刘震一说。
如今,刘震一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独自在街头苦等顾客。每到玉米、甘蔗成熟季,他手机里的客户群就成了 “订货中心”,他只需根据订单提前把新鲜的作物打包好,等着老顾客上门取货,或是抽空给周边镇(村)的熟客送去。
“小时候觉得种地又苦又累,现在却觉得这里藏着无限可能。”对于自己的种植事业,刘震一显得信心满满,“明年,我准备拓展网络销售,让优质的甘蔗、玉米走进千家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