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长葛这一做法太“圈粉”!涉及众多学校

长葛这一做法太“圈粉”!涉及众多学校

发布时间: 2025-09-25 09:18

如今,在我市教育领域,“互联网+明厨亮灶”100%全覆盖,家长、校长、局长定期陪餐制度落地生根,三方账户锁死资金流向,校园餐满意度从68%飙升至92.3%。《大河报》曾整版聚焦这一“既护舌尖安全,又防微腐败”的创新实践。



食堂改革中积极推行“三一”模式,目前全市已有30多所中小学校食堂转为自主经营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切实强化学校食堂的公益属性,坚守食品安全底线,提升师生就餐满意度,市教体局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并结合上级文件要求积极推进学校食堂改革进度。

调研发现,学校在食堂委托经营模式下,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菜品创新不足、学生入口率低、成本管控与师生需求脱节等问题。因此,我市在推进学校食堂改革中有三个侧重点:一是以自主经营为基,确保食堂服务、质量可控;二是做到大宗食材集中采购,确保可溯源;三是做到学生餐费账户专户管理,三方共管,确保安全。

目前,全市30余所中小学校委托经营合同到期的食堂已转为自主经营,由学校直接负责食堂运营管理,从根本上保障食堂服务的公益导向和质量可控。

“自营不是简单包办,而是用责任链串起放心链,压实责任的关键还是制度机制,我们主要是执行好‘三一’模式。”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三一”模式主要包括学校后勤服务公司、餐饮服务公司、大宗食材配送公司和数字化监管平台“三公司一平台”,可实现学生食堂自主经营、大宗食材集中配送、数字化平台全过程监控,确保学校餐饮“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追”。

9月份,我市将许昌市教育局公开招标的11家食材配送公司全部纳入平台进行试运行,全市公办中小学校率先开启校园食材采购监管新模式。各中小学校可在平台上通过自由选择的方式进行采购,流程规范且数据可追溯;配送公司则依据平台订单信息,负责食材的精准分拣与按时配送,为师生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的食品。

此外,作为保障食堂正常运营和餐品质量的重要资金,学生餐费监管也是我市学校食堂改革的重点。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各学校已专门开设餐费监管专户,所有学生餐费均通过专户统一管理,构建起“收取规范、支出透明、监管到位”的餐费管理体系。

让就餐成为 “成长课堂”,传递教育温情

在食堂改革实践中,我市不少学校食堂成为“学校主导、师生参与、社会监督”的共同体,既守住安全底线,又彰显教育温度,赢得不少点赞——

清晨的大周镇小谢庄小学食堂,监督员会逐片查验白菜的新鲜度,称重误差严格控制在20克以内;每日菜谱中,卤面、炒拉条等都会搭配时令鲜果。“我们会根据值班教师收集的‘小食客’反馈动态调整,让校园餐始终保持‘舌尖上的新鲜感’。”小谢庄小学监督员陈梦丽说。

后河镇淑君中学则创新推出“点餐式食堂”,炸酱面的浓香与火鸡面的热辣在餐厅交织,学生用饭卡“投票”选出的热门菜品,成为“以生为本”理念的鲜活注脚。

“我们还通过‘食谱制定专班’,每月结合‘营养标准与厨师特长、季节食材与学生口味、健康需求与文化特色’”三原则研讨菜谱,确保1000余名青春期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淑君中学校长韩辉说。

韩辉介绍,学校开学初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期中结合师生问卷反馈优化菜品,期末依据“五星考核”表彰优秀团队,通过“竞争+共治”推动两家团队在菜品种类、服务态度上“比学赶超”。

“我们学校午餐仅面食就有鸡蛋捞面、炸酱面等8种,米饭搭配4种菜品,还引入山西‘扯面’‘炒饼丝’等地方风味,让学生在就餐中感受饮食文化。”韩辉说。

在颍川路学校,九成以上的餐厅员工是学生家长,这一独特模式已实行四年多,成为校园餐安全的“天然屏障”。

140余名员工中,近130名家长覆盖原料采购、饭菜制作、餐具洗消、餐厅保洁全流程 ——冯艳丽作为最早入职的家长员工,对餐具洗消“较真”到极致:“经我手洗过的餐具,说不定就让我的孩子用上了,咋能不严格?”

家长员工间的互相监督,让“洗菜四遍”“消毒达标”等制度无需额外督促便自觉执行。该校还为家长员工提供贴心福利:小学部60余名员工子女放学后,可参与学校延时服务,由老师带领学习、运动,待家长下班后再一同回家,彻底解决“上班接娃两难”问题。

从严监管织网,让“舌尖安全”可感可触

“严管就是厚爱。”2025年春季开学以来,市教体局以“全链条、透明化、多维度”为核心,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自我约束”的立体监管网络,让校园餐安全从“看不见”变为“可感知”,全市校园餐满意度从68%跃升至92.3%。

目前,全市所有学校食堂的操作间画面均通过实时监控投射到餐厅大屏,家长、师生可直观看到食材清洗、烹饪、分餐的全过程,后厨从“神秘地带”变为“透明车间”。在此基础上,市教体局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溯源”机制:建立“银行+学校+餐饮公司”三方共管账户,家长通过掌上银行直接缴费,每笔资金流向在“阳光账本”中清晰可查,彻底破解“糊涂账”难题;从田间到餐桌的食材溯源体系,让白菜、土豆等每一种食材的来源、检测报告都有据可依,实现“舌尖安全”到“民心安全”的跨越。

同时,多元监督制度则让监管力量更全面。严格落实校长(园长)负责制,将食品安全列入学校开学前后重要议事内容,2025年春季专项整治中,市教体局调研组通过资料审查、实地察看发现并整改问题43处;“校长陪餐、局长陪餐、家长陪餐”制度常态化推进,累计已有7万余人次家长参与陪餐,家长李慧丽在体验配餐后感慨:“亲眼看着师傅切的土豆丝端上孩子餐桌,比啥都放心。”

此外,“两代表一委员”担任食品安全副校长、学校成立家长膳食委员会(淑君中学膳食委员会涵盖厨师、医生、商人等多职业背景)、每月“家长开放日”等举措,让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监管,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良好氛围。

从颍川路学校家长员工的“较真”,到淑君中学学生的“自主点餐”,再到全市“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全覆盖,我市校园餐治理的每一步实践,都在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办好校园餐,既要让孩子吃得安心,也要让家长看得放心;既要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也要筑牢廉洁从政防线。”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代晓辉说。未来,市教体局将在食堂数字化监管、食材溯源升级上持续发力,让“防腐败”与“保安全”同频共振,为校园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长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