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长葛这村挖出了啥? 被重点保护,还声震海外

长葛这村挖出了啥? 被重点保护,还声震海外

发布时间: 2025-09-22 13:46

在长葛老城西北,藏着一个连名字都写满故事的村庄——辘轳湾。

它曾叫“陆路湾”,因最早迁居此地的陆、路两姓而得名;也曾改名“六六湾”,烙印着特殊年代的印记;而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两姓无嗣后,村民以“辘轳”为名,既谐旧音,又喻生生不息。


每一次村名更迭,都是一段历史的回响。

这里,有比北京明长城早近2000年的春秋战国戍边长城——“十二连城”;有雕工精湛、保存完好的东魏“敬史君碑”,其拓片曾东渡日本,声震海外;还有一条叫“金鱼河”的母亲河,旱涝无常却滋养世代,至今仍在地名与记忆中流淌……今日长葛4


村名由来:从“陆路湾”到“辘轳湾”

辘轳湾的村名由来说法众多。有人说村子形状像绞水的辘轳,故名。也有人说因村东进村大路如辘轳把,故名辘轳把湾,简称辘轳湾。

最受本村人认可的说法,则是来自辘轳湾陈氏族谱的记述:黄河发大水,百里无人烟。大水过后,陆、路两姓最早来到此地,落脚金鱼河湾,打鱼、种地、生活,故名陆路湾。此后数年,由于陆路二姓无嗣,村落便更名为辘轳湾。

辘轳湾的名称变更次数较多。1938年印制的长葛县图标明本村为“鹿路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子曾更名为“六六湾”。村名多次变更,也能印证该村历史之悠久,沧桑之变化。


十二连城、敬史君碑……古迹众多,拓片还曾在国外展出

辘轳湾源远流长,古迹丰厚,有历经数千年沧桑变化的人文史迹遗留。远可上溯至276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十二连城,近可追溯至公元540年前的禅静寺遗址、中外闻名的敬史君碑,以及最近年代出土的西明寺遗址、古汉墓、古城落遗址等文物古迹。

所谓十二连城是指在长葛城北,从佛耳湖镇丑楼村向南经过增福镇曹庄村又转向东一直到老城镇辘轳湾社区西面,连绵不绝的十二段城墙。民国时期中原大地战乱不断,这十二段城墙已有损毁,其中老城镇辘轳湾社区留有两段,一段长约400米,一段长约200米。

经考古学家实地考察鉴定:十二连城是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用来防御敌国进犯的戍边长城。200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长葛市人民政府立碑保护。

老城镇初级中学校园内的禅静寺造像碑又称“敬史君碑”,距今已有1481年历史,碑文详述了东魏重臣敬显俊(敬史君)为官期间的勤政爱民事迹。

敬史君碑整体造像比例精准、雕刻精湛,艺术价值极高,是我国现存保存最完好的造像碑之一,其完整程度甚至超过洛阳龙门石窟的“龙门二十品”。

该碑集书法、雕刻、历史价值于一身,堪称国之瑰宝。1973年,禅静寺造像碑拓片赴日本展出,从此声名远扬。


辘轳湾人的记忆里有一条“母亲河”


辘轳湾社区里流传一句老话:“旱时几丈宽,涝时宽几里”说的就是金鱼河。

金鱼河因河中金色的鲤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得名,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如今,金鱼河桥、金鱼河小区、金鱼河滨河公园等名称,仍延续着这条河流的记忆。

79岁的村民陈洪回忆,1956年夏天,双洎河发大水,倒灌金鱼河十余里,上小学的他放学回家受阻。“子产台与辘轳湾之间一片汪洋,水面宽达数里。”

但大多数时候,金鱼河的“情绪”非常稳定,千百年来养育着一代又一代辘轳湾人。

金鱼河水美鱼肥,辘轳湾人用金鱼河水点豆腐,豆腐耐煮好吃,点出的豆腐脑也香甜可口;河鱼鲜美好吃,是周边饭店的必点菜;用金鱼河水浇庄稼,粮食籽粒饱满……

“老一辈人都说,用金鱼河河水洗脸,眼明心亮。传说端午节当天用金鱼河水洗澡,保你一年不长疮,不生病。”陈洪说。

上世纪60年代,佛耳岗水库建成,水库东干渠分流金鱼河,使金鱼河蜕变为风景秀丽的辘轳湾社区居民区和金鱼河滨河游园。


84万字村志:老家的故事讲不完……

关于辘轳湾村的故事,陈洪花3年8个月时间作了精心整理。

书桌上厚厚一叠手写稿,旁边是四处搜集来的资料——陈洪老人望着编纂完成的《辘轳湾村志》,欣慰地笑了。

自2020年起,他开始系统收集整理辘轳湾的历史资料。他走访村中老人,实地考察、查阅古籍,终于在2023年12月初完成84万字的初稿。没有现代化办公设备,陈洪老人靠手写整理出全部资料。

“辘轳湾的历史太厚重,84万字也讲不完……”陈洪说,历史不能忘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向前,他希望后人能通过他的文字,更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也许,比古迹更动人的,是人对历史的守护。每一个村庄都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每一段历史都值得被铭记、被书写、被延续。

辘轳湾,这个连名字都在讲述变迁的村庄,仍在时光中静静生长。它的故事,从未结束;它的回响,终将穿越更长的岁月,流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