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28名长葛籍博士走进市一高、一小

28名长葛籍博士走进市一高、一小

发布时间: 2025-08-23 09:00

“一晃20多年,曾经的同窗好友,现在已经成为母校教师的骨干力量,真是时光飞逝。”

“新校园越来越好,比我们当初的条件好太多了,现在的学弟学妹们真幸福!”



8月21日,21名长葛籍在外任职博士和7名长葛籍重点高校在读博士走进母校——市一高、一小(老一高)。此次博士人才“母校行”活动是“博系桑梓·汇智赋能”2025年长葛籍博士人才“家乡行”的第一站,通过参观市一高,近距离和高中优秀学子互动交流,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子拼搏进取,同时深化博士人才与母校的情感联结,重温师生情谊,激发反哺热情。市领导贾治国、李延勋参加。
第一站:市一小
十几年前,市一高还位于八七路旁,也就是现在市一小所在的地方。一行人在校园中边走边看,回忆着自己在这里度过的3年高中时光,不少人感叹变化太大了。 
“我已经毕业20年了,这是我外出求学后第一次回到母校,曾经的煤渣跑道已经被现代化塑胶跑道替代,上学时候,一下课就往操场旁的小卖部跑,如今校园变得越来越美。”市一高05届毕业生王柯说。
这些长葛籍博士,有的是科研人员、有的是高校教师、有的还是在读学生……他们陆续参观了学校的教学楼、操场等地,回顾自己在这里的求学岁月。
第二站:市一高
走进市一高报告厅,学生们掌声不断,欢迎28位学长学姐的到来。
在交流会现场,本梦雪、张弛、李爽、周可雅4位博士依次发言,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以及学习经验。 
本梦雪是古桥镇的一名学生,2015年,她考入长葛一高,3年后,她考入河海大学,并在该所学校一步一步研读学士、硕士、博士。
“作为一名长葛学子,我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感动与自豪。每次回到家乡,总会被这片土地的新变化所震撼。昔日熟悉的农机厂区,如今已崛起为智能装备产业园;记忆中的荒滩湿地,现在成了国家级湿地公园;更不用说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长葛制造’走向全国。家乡的每一次飞跃,都为我们这些在外学子增添了底气与荣光。我参与发表SCI论文3篇,获授权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在外求学期间的成长和收获,都源于家乡教会我的重要品质,脚踏实地做研究,胸怀国家谋发展,我深深体会到:真正的学术价值,在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本梦雪说。
同样是18届毕业生的张弛,现在是北京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她也向现场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
“要发自内心地去学习、去进步,这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原动力;要设定清晰的目标,它会指引我们一步步前进;要练就一颗能接纳起伏的心和一副能扛事的身板,这是支撑我们跨越障碍、跑赢长跑的根本保障。”张弛说。
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爽,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周可雅也从自身出发,向在场的学生分享了学习经验。
“作为一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作为一名老师,我非常希望将自己的科研、实践进行转化,将科研能力转化成服务家乡的技术动能与产业支撑,在物理领域为家乡的发展作出微薄贡献。”周可雅说。 
无论走多远,根始终在长葛28位博士深情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与回报之心此次活动不仅彰显人才与故土之间的深厚情感纽带更为长葛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