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金秋,又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走进老城镇北街社区的葡萄园,仿佛进入了一个甜蜜的“宝石”世界。阳光玫瑰青翠欲滴,蓝宝石椭圆修长,巨玫瑰紫中透红,妮娜皇后色泽诱人……一串串如玛瑙、似翡翠的葡萄垂挂在藤蔓下,散发着醉人的果香,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这片园子的主人邢保,正穿梭其间,精心照料着他的这些“宝贝”。可谁能想到,打造这片“甜蜜王国”的邢保,九年前还是个手握羊鞭的“羊倌”?
从“羊倌”到“吃蟹人”
九年前,邢保的养殖事业中断,这位忙碌了半辈子的农民不愿就此歇下。在一位种葡萄朋友的建议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毅然承包了5亩地,一头扎进了完全陌生的葡萄种植领域。
他不仅要从头学种葡萄,更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放弃本地常见的巨峰,改种大家都没见过的阳光玫瑰、蓝宝石等高端品种。
“那时候拿去卖,人家一看是青的,尝都不愿尝!”邢保笑着摇头,“都说青葡萄肯定酸,我嘴皮子都磨破了,告诉大家这品种青着才好吃!”面对周遭的质疑,邢保顶住压力,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从搭棚、栽苗到除草、修枝,他和家人起早贪黑,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他的“狠活”:一年用掉上千斤小鱼
种植葡萄是门精细活。邢保深知,要想种出好葡萄,必须下足“笨功夫”,更要敢于创新。
他坚持使用口感更纯粹的自根苗,即便产量相对较低。他严格进行疏果,一个枝条只留一串葡萄,确保养分集中。
他更是琢磨出了一套“狠活”——每年投入一两千斤小鱼,自行发酵制作鱼蛋白肥料,鱼的内脏是很丰富的磷钾肥,经过发酵之后能转化成有机肥和生物酶,能够极大的提高葡萄的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还能改善葡萄的口感,比用化肥要好的多。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种植葡萄的第五年,眼看丰收在望,罕见的“7.20”特大暴雨让他的葡萄园一片汪洋,直接损失高达20万元。
面对满园萧条,这个朴实的农民没有选择躺平。
“眼看着水往园子里灌,心里跟刀割一样。但是我上有老下有小,我不能躺平!”在村里的帮助下,他调来水泵日夜抽水,重新栽苗,硬是把园子救了回来。
园子里的“循环经济”
经历挫折后,邢保的种植理念也更加成熟。他巧妙地将自己早年的养羊经验融入其中,在园内养了四五十只羊,还有鹅、鸡等家禽,构建了一个小型生态循环系统。
“羊粪是好肥料,我自己养了四五十头还不够,冬天还得去别的场子拉。”附近养羊的朋友也常将羊粪免费送他,极大地节约了成本。他指着园里溜达的鸡群笑道,“这些鸡也不用喂,自己找虫吃,还帮我除了草。”
如今,他的葡萄园已发展到15亩。通过引入玫瑰香、妮娜皇后等不同成熟期的品种,他成功将采摘期从6月底的玫瑰香一直延续到中秋节后的妮娜皇后,有效拉长了销售周期。他的葡萄以其优异的品质和口感,吸引了许昌、禹州、新郑等地的游客专程前来采摘,回头客络绎不绝。
尽管有超市找上门想批发,邢保却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做采摘,让大家来园子里亲手摘、亲口尝,感受这份田园乐趣。”未来,他计划扩大规模,跟着村里的规划一起发展乡村旅游,让他的“甜蜜事业”更加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