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场秋雨过后,晨风微凉,暑气渐消。2025年的暑假就这样悄然画上句号。
而在长葛的街头巷尾、城市社区,一群青涩但眼神明亮的身影却在这个季节勾勒出了不同的青春轨迹。
他们是“05”后大学生,或是刚褪去高考的硝烟,或是初尝大学滋味。这个夏天,他们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利用暑假主动扎进了真实的社会肌理。
有人穿上外卖服,把“准时”二字刻进汗珠,在烈日与车流中丈量着城市的距离;有人换上教练服,把年少时的热爱化作教鞭,在武馆的毛毯卷垫上示范踢腿出拳;还有人穿上红马甲,把回报社会的热忱化作春风细雨,在托管班上用所学知识守护童真。
烈日下的“社会课”:用汗水丈量成长
“怎么跟人打交道,是书本没法教给我们的,要自己去实践。”
“您好,您的外卖到了!”19岁的张正阳抹了把汗,将餐盒递给顾客。他是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准大二学生,也是美团外卖长葛站点的兼职骑手。在这个暑假,他和站点里另外三位同龄大学生组成了一支特殊的“大学生骑手团”。
“想体验真正独立。”同组的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张凯博坦言。四位大学生骑手的初衷高度重合——希望借此接触并体验社会。
“父母很支持,每天会给我准备三餐。出门前总叮嘱我注意安全。”河南轻工职业学院的左昊燃说,“晚上他们也总是等我回家才睡,我一般回到家就快十点了,我妈妈老调侃我‘大忙人,还忙活呢?’”
入职只需一辆电动车,低门槛让他们迅速融入。
高温、暴雨、派单数量、商家出餐速度与复杂路况构成的“超时压力”,成为他们的共同“烤”验。
“地图是跑熟的。”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屈浩博展示手机导航记录——日均骑行140公里。一次39度的高温天,他顶着烈日配送,因为小区楼号不清绕了半天才到,“顾客就在门口等,却没催一句,反而说‘小伙子大热天辛苦了,跑这么远’。这句话让我坚持下来。”
“最怕投诉。”张凯博说,有次因地址不清,顾客到楼下时他没能及时赶到,被顾客当面指责了一分钟,“委屈,但学会了解释和道歉。也慢慢学会了自己排解负面情绪。”
尽管辛苦,四人一致认为收获超过预期:
“不仅赚到了学费,还很有成就感。感觉跑单就像‘打怪兽刷副本’一样。”张正阳笑称通过送外卖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改变了对钱的态度。”张凯博说,“之前花父母给的生活费没太多感觉,直到自己在大太阳底下跑几公里挣几块钱,才更深地体会到钱来得并不容易。”
“对长葛更熟悉了,对社会规则也更清晰了。之前十几年,我的生活好像只有考试和升学,对真实社会的接触其实特别有限。”左昊燃发现,礼貌用语和及时沟通能化解大部分矛盾,“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去解决问题,是老师和书本没办法教给我们的,还是要自己去实践。”
“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不只是冷冰冰的交易,还有体谅和温柔。”屈浩博提到有次他冒着暴雨送餐,对方主动撑伞下楼接他,嘴里喊着“哥,慢点儿慢点儿”,让他深受触动,“那时候水位已经漫过我的车踏板,我就跟他说‘你别动,等我过去’。送外卖也能传递温度。”
武馆里的“传承者”:从运动员到教练
“武术的生命力不只在竞技赛场,更在民间。”
“膝盖微屈,拳要稳!”长葛盼妞武馆内,19岁的盛伊涵扎着利落的马尾,半蹲着为7岁的学员赵宇阳调整马步。来自坡胡镇的盛伊涵是国家武术一级运动员,河南省太极拳队队员,同时也是一名被河南理工大学录取的“准大学生”。
这个暑假,她没有选择旅行或休息,而是来到武馆当教练。“武术给了我荣誉和成长,我想把这份热爱传递下去。刚好刷到了馆长的抖音,我就主动问还需不需要教练,经过面试我就来了。”
盼妞武馆馆长高盼盼说:“伊涵是我在长葛见过的第一个国家一级运动员,专业功底扎实,教学也耐心,孩子们服她,家长也信任她。”
从运动员到武馆教练,身份的转换带来全新的挑战。“武馆里暑期班和全年班教学进度不同,学员基础不一,如何拿捏教学的尺度是个难题。自己练得好不等于能教得好。”盛伊涵坦言第一次上课时觉得孩子们难以管理,“怎么和孩子们沟通,得慢慢琢磨。”
“不过毕竟我也当过孩子,又从小学习武术,设身处地多想想,再多和其他教练交流,很快就上手了,关键还是得摸清孩子们的脾气。”渐渐地,盛伊涵有了自己的一套教学心得,“不同性格的孩子,得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有的要多夸夸,有的得严厉些,还有的适合讲道理……”
一次,男孩陈一铭因输掉对练而哭闹,她当即暂停训练,主动跟他讲起自己10岁时的经历:“习武先修德,输得起才是真本事。我7岁习武,10岁时因为成绩好被选入校队,可到了队里,我却是最差的那个。我当时也急,但我不想比别人差,我还想超过他们,所以我就自己挤出训练外的时间加练……之前参加一次全国性赛事,我拿到了第二名。不用急着非要赢过谁,先问问自己,今天的你有没有比昨天更强一点?”第二天,陈一铭主动找到她说:“教练,我会继续努力!”
“这一暑假的教学让我更有责任感。”盛伊涵说。她常在课后加练以保持状态,武馆的孩子们也成为了她的“小监督员”。
“九月开学后我还想继续打比赛。我享受在每天练拳中积蓄力量,然后把热爱与训练时的努力毫无保留地挥洒在赛场上的感觉。而通过这一暑假的教学,我更深切地意识到,武术的生命力不只在竞技赛场,更在民间。”盛伊涵说,“我的大学在焦作,焦作是太极之乡,开学后我打算拍些太极拳的视频发到自媒体上,希望传统武术能以更年轻的方式被更多人看见。”
托管班的“守护者”:志愿红点亮夏日童心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哥哥,小鲤鱼选什么颜色好呀?”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暑期托管班的美术课上,7岁的刘昱辰拿着画作追问。身穿红马甲的赵文博俯身回答:“你平时最喜欢什么颜色呀?红色还是蓝色?其实你选的颜色就最好了,因为这是你送给小鲤鱼的漂亮衣服呀。”这位来自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专业的准大二学生,已在此志愿服务一个月。
“很多家庭为‘看娃难’发愁。”赵文博说,在“今日长葛”公众号上看到招募托管志愿者的消息,他第一时间报了名。“我是艺术生,经历过大半年的美术集训,有绘画底子,能用我的专业知识帮到孩子们,我感觉特别有意义。”
这个夏天,赵文博和10位志愿者小伙伴各展所长,协助开展书法、美术、棋艺、口才与模特走秀五门课程。他们维持课堂秩序、保障孩子安全、点燃课堂互动的火花,也成为了孩子们眼中最易亲近的“大朋友”。
“孩子们会教我下棋,跟我分享各种阵法。”西安信息职业大学的周聪笑着说,“我以前完全没接触过这些。这一个月我跟着他们学会了五子棋、跳棋、象棋还有飞行棋。还有孩子教我打乒乓球,现在我已经能跟他们对打几回合了。”
“孩子是最真诚的反馈者。他们喜欢你,就会亲近你,依赖你,把喜欢的东西分享给你。”郑州轻工业大学的董卓然说,“这种被信任的感觉,我觉得是志愿服务最大的回报。”
石固镇南东街社区的公益暑假班,也迎来了特殊的“归巢燕”:宋雨甜与段钰洁是近两年受村里资助的大学生,暑假回到家乡,用所学反哺乡土。她们用画笔带孩子们描绘焕然一新的村貌,用趣味故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把课堂知识变成孩子眼中的星光。
无论是维持课堂秩序、精心备课,还是保障孩子安全,挑战无处不在。如何用孩子的语言讲道理,如何安抚孩子们的情绪,是对这些大学生志愿者沟通能力与情绪稳定性的极致考验。也正是这些挑战,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应变能力和责任担当。
“很开心,很治愈,体会到了‘被需要’的价值。”宋雨甜说,“本来只是想为家乡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没想到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自己也收获了成长。”
赵文博也表示:“我有点内向,之前总被动地等孩子们来找我,后来我会主动问‘需要帮忙吗?’”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段钰洁的这句话,道出了众多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心声。
今年暑假,长葛全市16个镇(街道)多个社区都开办了暑期爱心托管班。大学生们带着朝气与学识回到家乡,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志愿服务的热忱,成为了公益托管班上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志愿者缓解了托管压力,他们懂孩子们的语言,也深受孩子们的信任和欢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刘一麒说。
小编有感
外卖骑手、武馆教练、托管志愿者——张正阳、盛伊涵、赵文博等人的故事,正是长葛万千青年学子踊跃投身社会实践的生动缩影。
在他们身后,还有更多的身影在忙碌:在社区网格里参与基层治理的“见习社工”、在田间地头用直播助农的“新农人”、在专业对口的公司里学习并积累经验的“实习生”……
无论是为经济独立、文化传承、公益奉献还是专业深耕。其核心都在于主动打破认知壁垒,在具体的劳动、服务与创造中定位自我,与社会建立联结。这些看似差异的选项,实则共同锻造着新时代青年亟需的沟通力、抗压力、责任感——而这些正是走向未来人生与职场必修的“硬核学分”。
蝉鸣渐歇,夏日已尽。这群“05后”大学生也即将回归校园。
但这个夏天,远不止是一段假期。那些在烈日暴雨下丈量的城市距离,由热爱延续的武术传承,用温柔守护的烂漫童心,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窥见真实的社会一角,也为他们架起了一座桥,连接起青春梦想与烟火人间。
这些年轻的身影,正以汗水为墨,在社会的广袤试卷上,用更务实、更积极、更坚韧的方式书写无愧青春的答卷。